1乘以2不等于3,但在北京大學校園里可能有例外。
這個夏天,北京大學的參觀名額,難搶程度不亞于當紅歌手的演唱會門票,天南海北的家長帶著孩子來到此處“朝圣”。
北京大學第一體育館外,一位母親對著兒子耳提面命,“越好的學校資源就越好,今天帶你來北大是想讓你知道區別,認識到它才能想去奮斗。”
男孩不過八九歲的年紀,低垂著頭。“就像你之前只知道1加1等于2,而不知道1乘以2有可能等于3。”母親接著說,加大了說教的“劑量”。她的言外之意是,一個好的平臺會最大程度激發出人的潛能,毫無疑問,也能接觸到更多的資源。
家長們希望北大校園能夠給孩子帶來某種啟迪,就像種下一顆種子。可是,與父母們不加掩飾的期待不同,很多小朋友眼中的北京大學僅僅是一座趣味盎然的樂園,供他們奔跑、嬉戲。
有小女孩舉起粉紅色的兒童數碼相機,將鏡頭對準了北京大學遙感樓下的花。她的媽媽卻在遠處招呼她,注意看樹上掛著的鐵牌。“原來北大的樹都是科研專用的。”媽媽說。
一位身穿北京101中學校服的中學生,跟著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媽媽逛到圖書館門前,她略苦惱于校外人員無法進入圖書館。媽媽為了緩解遺憾,向她講起了建造圖書館的趣事,北京大學的圖書館并不由本校的建筑系設計,而是出自“隔壁”清華大學建筑系之手。
這位母親接著為女兒規劃起未來的學校選擇,“讀工科就去清華,讀理科就來北大;或者在北大讀本科,研究生上清華也行。”
有一些家長對孩子考上清北缺乏這種自信,但仍免不了期許。一位*著四川口音的父親,和兒子一起蹲在未名湖旁,邊看“北大鴨”,邊盤算高考700分到底能不能上北京大學。還有一位母親,和孩子一起坐在哲學樓下休息時,詢問女兒以后要去哪里上大學。被提問的孩子不過七八歲,不知如何回答,母親只好自問自答道,“我要是你,上大學就離家遠一點兒。”
來往的游客不少都在談論高考相關的話題。年輕的爸爸掐著手指頭給兒子算高考750分滿分,每門科目都是多少分;一位奶奶說,就是因為還沒上小學的孫子鬧著非要考北京大學,一家人這才連忙預約,從上海趕來北京。高考是頭等大事,新聞里,寶寶剛出生一個月,就掛上了高考倒計時牌。
另一部分家長,把孩子托付給了旅行社或者學校,組成了大大小小的研學團,這也是今年夏天最為火爆的旅游項目之一。
正午時分,一個來自山東的研學團在北大華表附近稍作休整,幾十個學生喧鬧不止。帶隊的導游在烈日下不住地擦汗,他剛找回來一個走散的學生。“你們再這樣無組織、無紀律,就給你們的家長打電話。”他對孩子們說。
旅行社還聘請了一位北大的同學作為“地導”,講解北大的知識。“今年是北大的國際戰略年,我們請到了日本導演新海誠,還有周深來北大唱歌”。“地導”講到這里時,站在人群外圍的幾個學生終于從手機里短暫抽身,抬起頭來。
另一個來自重慶的研學團足有200多人,由重慶一所中學統一組織,這是一家在當地實力頗厚的民辦學校。學校并沒有讓學生們一起參觀,而是允許他們在北大校園里自由活動兩個小時,再奔赴下一個景點***。
重慶研學團的不少學生都帶著價格不菲的專業單反相機拍照留影,在北京研學的過程中,他們需要拍攝有質量的作品來完成暑期攝影課程的實踐作業。“要注意多拍一些光與影。”老師在一旁提醒。
更多的研學團被攔在了大學校門之外,北大西門外等待拍照的隊伍綿延了數十米,空中飄著五顏六色的研學團小旗。游客們將西門圍得水泄不通,門前的窄**車交織,人群一齊喊“耶”的聲音淹沒在焦躁的鳴笛聲中。
在北大校園內,與紀念品一同緊俏的還有共享單車,東側門附近的共享單車剛還車,就被騎走。一個男孩騎上共享單車后,行進歪歪扭扭的,有些掌握不好平衡。“看遠一點,不要看腳。”他的父親在身后大聲叮囑。
看得更遠一點,這正是大部分父母帶孩子來到北京大學的原因,他們期待北大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能夠形成感召,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個目標。
不過就算考上北大,在一些父母眼中也算不得成功。有父母趁著孩子跑遠玩耍時,小聲議論起在北大讀書的“奇人”,“北大哲學本碩博讀出來之后當了神父,這種人考這么高分干嘛?”一位母親說。
晴空之下,未名湖泛起粼粼波濤,似乎能將岸上的焦慮聲靜音。
來源:中國青年報
北京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官網)
2009的重慶九龍坡職教中心好不好_2024年九龍坡職教中心迎新晚會2024達州排名前八的電子商務學校名單2024年數學二考研真題答案_2024年數學二考研解析答案教師編制考試需要什么條件蚌埠蚌埠技師學院召開新學期開學工作部署會武漢三牛中美中學招生條件(武漢三牛中美中學招生條件是什么)人工智能專業考研方向_電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方向考研考研專業內卷排行榜_考研后身價爆漲的專業